打造“第二课堂” 为青年就业搭“金”桥北京股票配资网
金融行业“青柠实践实境课堂”启动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7月21日,南京金融行业“青柠实践实境课堂”启动暨金融青年与高校学子面对面活动举行。这一由团市委联合市委金融办共同搭建的实践平台,汇聚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南京银行等首批10家金融单位力量,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为在宁高校学子打造校园外“第二课堂”,既助力其高质量就业,也为南京金融业发展储备青年人才。
作为全国首家由共青团牵头建设运营的就业实践选课平台,“青柠实践实境课堂”在线平台于2024年底启动试运行,2025年5月在南京人才日亮相。平台整合上市公司、产业头部企业等优质资源,每月1日通过“我的南京”等App发布实践课程,涵盖企业参观、专题报告、模拟招聘等形式,还创新设置“模拟招聘”“朋辈引领”等个性化内容,单次课程时长不少于1.5小时。今年计划服务超1万名大学生,旨在通过产教融合为高校学子搭建实践桥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平台已积累可观服务成果:截至目前,199家企事业单位入驻,发布474个课程,服务3832人次。“通过平台既能触摸行业前沿,又能明确职业方向。”参与过实践的南大学子反馈道。
活动现场,“想留在南京发展,如何提前了解企业需求?”“能去金融机构‘沉浸式’体验岗位吗?”学子们的提问,反映了在宁高校学生的普遍期待。团市委学少部部长朱薇薇推介的在线平台,恰好给出了答案——这些疑问正对应着平台的核心功能:通过多样化实践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明晰职业路径。
“最好的引才留才政策,是让青年看到‘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成’的成长土壤。”本次面对面活动承办方南京证券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秦雁的发言,道出金融机构的共同心声。南京证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校企合作已形成成熟模式:与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合作的金融科技实践课程已进入第四期,课程紧扣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让学生在真实金融场景中锤炼本领,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实践型人才。
在产教融合探索中,高校与金融机构的联动积累了丰富经验。南京大学新金融研究院院长李心丹介绍,南大2016年创设的“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通过暑期实践课程组织学生深入金融科技企业参与真实项目研发;南京证券自2022年起深度参与该培养计划,已助力140余名学生完成10余个课题项目。“学生在‘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发’等真实项目中,把毕业设计写在金融实践一线。”李心丹认为,实践课堂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深度理解金融机构运作规律与业务痛点,培育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华泰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已承办两场金融机构专场活动。其负责人方伟表示,实境课堂是产教融合的“催化剂”、人才培育的“育苗田”和校企联动的“新纽带”,能有效弥合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认知鸿沟,为南京金融业储备未来栋梁。
当天参加面对面活动的南京理工大学金融专硕施欣昊,目前在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实习,主要负责家电及3C产品以旧换新、补贴等消费工作。他表示,此次参加活动是为了更系统地了解当下金融业发展前景,这对实习工作也有助益。
“政府搭建平台、企业提供资源、高校输送人才的协同模式,让我们在实践中触摸金融前沿、明晰方向。”施欣昊说,这种“理论+实践”的培养路径北京股票配资网,让他对未来在南京金融领域发展充满信心。
联丰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