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乞丐将军北京股票配资网
1934年,一位传奇的开国少将段苏权,他被人们尊称为“乞丐将军”。段苏权的英勇事迹成为了革命历史中不朽的篇章,而他的一生也深深铭刻着人民与战友们的恩情。
段苏权的传奇故事始于一次激烈的战斗。1934年,他在与敌军的激烈对抗中不幸中弹,右脚踝骨被击碎。在长征途中,红军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任弼时的夫人陈琮瑛感慨道:“他当时没有牺牲,拖着那只骨折的右脚,一路乞讨、艰难前行,终于爬回了部队。”这段艰难的回归路,见证了段苏权不屈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
展开剩余88%时光荏苒,到了1983年,段苏权已经成为全国人大常委,回忆起脚踝的伤痕,他总会想起当年救他一命的那位恩人。于是,他决定回到四川省秀山县,回到那个曾经经历过生死一线的地方,去寻觅当年恩人踪迹。恩人见到段苏权时,提出了一个请求,令在场的人都动容不已。
段苏权的成长与红军之路
段苏权出生在湖南茶陵的一个普通农家。1916年,他来到这个世界。尽管家境贫寒,父亲依然以自己微薄的收入供他上学,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段苏权在私塾和高等小学读了六年书,虽然学业时间短暂,但却培养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接触到了一些进步的思想。
然而,随着时局动荡,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段苏权选择主动辍学,减轻父母负担,并为国家的解救出一份力。1926年年仅十岁,他便参加了农民运动,14岁时加入了共青团,并很快加入了共产党。1932年,他年仅16岁,光荣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
1934年,段苏权已然展现出其坚毅果敢的性格,受到部队前辈的高度评价:“这是个能干的小伙子。”年仅18岁的他被任命为独立师政委,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委之一。
长征路上的坚韧与抗争
1934年9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会师,接着决定转移至湘西。而在这次转移中,段苏权所领导的独立师被留下来作为掩护,执行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独立师虽有三个团,仅有约800人,但面对敌人多达1万的兵力和极为悬殊的装备差距,依然坚持游击战,展开了长达27天的生死博斗。
在这段艰难的时间里,段苏权带领独立师与敌军展开了超过20次的交锋,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势,成功为主力部队争取到了转移的时间。尽管任务艰巨,但独立师的士兵们英勇顽强,最终完成了任务。然而,当他们与主力部队汇合时,意外的悲剧发生了。
遭遇重创与恩人的救援
独立师在撤退过程中遭遇敌军围追堵截。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弹药几乎耗尽。段苏权所在的部队被敌军分割成两部分,大约200人被民团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600余名战士在段苏权的带领下进入梵净山。
11月25日,独立师的余部从贵州松桃县跋涉至四川秀山县,段苏权和几名通讯班战士带领近600名红军抵达梅江场。就在街头,敌军突然开火,几名战士倒下,段苏权右脚踝骨被击中。当时,他倒在大街上,战士们迅速将他救到安全地带。尽管伤势严重,段苏权忍痛坚决指挥:“别管我,快去支援。”
经过顽强的战斗,梅江场最终被红军占领,仓库粮食被开设,百姓得到了救助。而段苏权的伤势依旧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右脚踝骨严重受创,血流不止。
寻找恩人与长期牺牲
段苏权的伤口虽已包扎,但路途艰难,他的伤情无法恢复,且每行一步都可能让伤口再度裂开。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决心回到部队,参与继续的战斗。段苏权因为不能再负担行军速度的拖慢,最终决定留下养伤。他不想成为战友们的累赘,因此主动要求留下。王光泽师长经过考虑后,同意将他留在了秀山县。
此时,段苏权得到了一个名叫李木富的贫苦裁缝夫妇的帮助。李木富夫妇将他藏匿在一个偏远的山洞中。山洞虽阴湿,但有泉水可以解渴,李木富还为他铺了草床。几天后,敌军的民团来到了村里,发现了段苏权藏匿的地点,李木富阻止他们杀害段苏权,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了段苏权的性命。
段苏权的伤口因缺乏及时治疗逐渐化脓,李木富夫妇用简单的竹片和盐水为段苏权处理伤口,直到他基本康复。
重返部队与感恩
伤情好转后,段苏权决定离开李木富家。他不想再拖累这对贫苦夫妇,便带着李木富的帮助,重新出发。经过多次波折,段苏权终于找到了通往部队的道路。然而,当他回到部队时,却发现独立师已经全军覆没,王光泽被俘并遭敌人残忍杀害。
尽管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段苏权最终重返部队,并立下赫赫战功,成长为我国的高级将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李木富夫妇及其他为他付出生命的人。
长久的回报与不忘的恩情
1950年,段苏权终于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刘维初,将他接到了北京;但刘维初却选择返回家乡,段苏权深感感激,常将生活费寄给刘维初。对于李木富,段苏权一直未能找到他的下落。直到1983年,段苏权亲自来到秀山县寻找李木富的踪迹。
通过当地政府的帮助,段苏权终于找到了李木富的家,并寄去200元钱作为回报。李木富也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请为家乡修座桥。”段苏权答应了这个请求,出资为家乡建了一座石拱桥,这座桥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桥”。
段苏权与李木富的故事一直传为佳话,他们的情谊也成为了永恒的军民鱼水情的象征。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